亞心網訊(記者 任春香)2月20日召開的自治區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通報的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新疆地區發生1次7級地震、4次6級地震及20餘次5級地震,這些地震共計有78人受傷,幸運的是,並未造成人員死亡。
  地震專家認為,除了新疆地震多發生在高海拔無人山區外,安居富民房的作用顯而易見。 在於田7.3級地震後,到震區現場勘察的自治區地震局副局長宋和平分析說,於田震區沒有人員傷亡報告,一是震中位於4600米的高海拔地區,人跡罕至,震中50公里範圍內無村落;二是安居富民工程大大提高了新疆廣大農牧區住飯震性能;三是Ⅶ級烈度雖區域廣泛,但於田居民點人口相對稀疏;四是當地以農牧業為主,幾乎沒有工業設施。 於田地震後,近年來新建的抗震安居房保持完好(新華社2月13日攝)。
  自治區地震局副局長吐尼亞孜·沙吾提說,從發震構造來講,新疆地震主要是沿著一些斷層走向進行分佈,而新疆大部分的地震斷層在山區,離大城市比較遠。
  “斷層延伸方向大多是沿著山脈的方向,地震發生後,沿著斷層延伸的方向,地震釋放的能量在地面可以傳得很遠,但垂直於斷層的方向,能量則衰減得很快,地震的烈度分佈是呈條狀的。比方說,天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等大體都是東西走向的,斷層大致也是東西方向,而當地農牧民多是居住在垂直於斷層方向幾十公里的地方,所以破壞程度就可能比水平方向的要小。”他說,從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來看,自然遷徙有一種自然的、自發的趨利避災的趨勢。現在的大城市這樣的地區可能是人們長期以來感覺比較安全的地方。
  自治區地震局局長王海濤說,安居富民法抗震安居琺在減少地震災害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自實施安居富民(抗震安居)工程以來,新疆發生的5級以上地震60多次,所建的安居房無一受損,這些地震也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安居房經受住了地震的考驗。”
  據瞭解,2004年新疆在全國率先實施“抗震安居”工程,截至2009年,中央及自治區累計投入抗震安居建設資金500多億元人民幣,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超過189.5萬戶,近千萬各族民眾告別危番住進了新居。2010年5月,隨著全面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各項工作啟動,天山南北實施富民安居的民生大幕拉開,在原有“抗震安居”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富民安居”的新標準新要求,讓各族群眾不僅住進安全番還要享有水、電、氣、暖、熱、廚、廁、浴等現代化設施的便利。  (原標題:新疆地震斷層大多在山區 專家稱於田地震無傷亡有四大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p95xprb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