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記者 鄂璠 成都報道
 “我以後就要在我們街道上結婚,我要讓所有人知道,我過得很幸福,我要穿上婚紗,讓老公牽著我,跑過每一條巷子,我們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在自己家洗澡,在自己家做飯,我們會邀請所有的好朋友,來家裡頭玩,給他們做好吃的,然後一起看大彩電。”在微電影《馬蹄蓮》中,操著四川方言的瑤瑤認真地對玩伴陳皓講出了自己的夢想。
對於成都人來說,這是一部催淚的電影,紅磚房、小巷子、捉迷藏……這些已經遠離現實的景象其實從未在人們的腦海中徹底消失,影片在曹家巷工人村拆遷之前實景拍攝,講述了一個“兩小無猜”的故事:瑤瑤和陳皓從小在曹家巷一起長大,瑤瑤的母親因受不了房子太小、條件太差而和丈夫爭吵,從此瑤瑤的夢想就是“要住進大房子”……
影片中,瑤瑤最終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現實中,曹家巷人也已搬離了紅磚房,不久的將來,曹家巷片區將建成嶄新的商住綜合體,1.4萬曹家巷人將住上電梯新房,過上和瑤瑤一樣的理想生活。
“我們國家在新的黨中央領導下要圓一個中國的夢,我們曹家巷也有一個夢,什麼夢啊?安居夢!”在影片尾聲,一位生活在曹家巷的成都市民表達了這樣的心聲。其實,這樣的心聲並不僅僅代表1.4萬曹家巷人,或許,居住夢是許許多多成都人的共同期盼。
在共有1974位市民參與的《小康》雜誌社聯合《成都晚報》進行的“生活在成都,您感覺如何?”的調查中,受訪者普遍認為,成都在“居住小康”方面做得最好。
為居住點個贊
生活在上海的陳沛沛一直很嚮往到成都去定居,平時忙起工作來經常錯過飯點的她非常懷念五年前去成都出差的經歷,“不知道為什麼,一到那座城市,我立馬就放鬆起來,感覺不像在上海那樣緊張。每次在上海見客戶,基本上不寒暄就立馬談工作,而成都的客戶卻是先帶著我吃了各種美食後,才找個茶館,和我邊喝茶邊扯工作的事情。”
其實,成都人並非不註重工作。“我們既要事業,又要生活。”土生土長的成都女孩馬然說,“其實成都的工作節奏也很快,尤其是這幾年,成都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去年成都還舉辦了財富全球論壇,我能感覺到成都正變得‘越來越快’。”
在進行“生活在成都,您感覺如何?”的調查時,問卷中列出了包括飲食、消費、公共服務、生命、生態、教育、居住、平安、信用、幸福等11項小康生活指標,請成都市民從中選出他們最滿意的一項。結果,居住小康獲得的選票最多。
提到居住,鏡頭還要拉回到《馬蹄蓮》這部影片,片中有這樣一段臺詞:休閑愜意是很多人對於成都的印象,曹家巷所在的成都北部城區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了交通擁堵,設施陳舊發展滯後,為此成都規劃用五年時間改造這片區域,一場涉及到廣大北城區居民的拆遷改造就此拉開序幕。
其實,“北改”工程只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為市民打造“居住小康”生活的一個縮影。2013年,成都在全市範圍內推進棚戶區改造,共啟動棚改項目94個,累計完成改造住戶9854戶,完成目標任務123.18%;全市基本建成和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37611套和27621套;全市共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2000套;全市發放租賃補貼7470戶,其中新增1027戶;成都還啟動了中心城區最大規模公租房申請,推出了近3300套公租房;市房管局推行網上預約預審服務,讓房產業務辦理進入“e時代”……
今年年初,成都市房管局也定下了今年工作的“民生主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讓更多人圓夢安居”依然貫穿始終。提出了新開工建設1.7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其中公租房將達1.5萬套的目標。
在這些“民生決策”的推動下,又會有一大批成都人離“居住小康”更近了。
在對居住水平的考量中,人居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這方面,成都市民感覺在哪些方面提升最快?《小康》聯合《成都晚報》的調查顯示,排位第一的是“銀行、郵局”,今年5月13日,隨著恆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的正式開業,成都的外資銀行數量已達15家,數量居中西部城市之首。除此之外,市民感覺,在人居環境方面,近幾年成都在“居住地綠化”和“街頭綠化”方面均有較大提升。
在娛樂方面,成都市民普遍表示,對上網、閱讀、看電影等文化娛樂類最為滿意。而外地人常常贊不絕口的餐飲,在成都市民滿意度的排行中,位列第二。
公共服務“不一般”
您對成都市的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如何評價?
每年《小康》雜誌社進行“中國公共服務小康指數”調查的時候,都會在不同的城市向市民詢問他們關於城市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的評價,每一次,大多數市民都會在“滿意”、“一般”與“不滿意”三個選項中,勾選出“一般”這個比較中立的選項。
但這一次,受訪的1974位成都市民中,49.3%的受訪者對成都市的公共服務給出了“滿意”的評價,比給出“一般”(43.3%)評價的人多了6個百分點,僅7.4%的人感到“不滿意”。
“新二環開通後,上班不堵了。”“我們出門都坐快速公交,以前50分鐘的路程現在只要20分鐘。”不少受訪市民都表示,成都最近在交通方面的變化特別大,尤其是二環路高架橋的修建,極大地緩解了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狀況。“上個月我才去了倫敦,成都直飛,再也不用到北京轉機了。”市民李先生也對成都的公共服務給出了“滿意”的評價。
得知這個調查結果後,馬然有些得意,“這說明我們成都的公共服務不一般。”這個在私企工作的女孩業餘時間最大的愛好是當志願者,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她更深地感受到了成都公共服務的“不一般”,“就拿養老服務來說吧,我覺得成都市的居家養老做得非常好,不少老人家裡都裝有緊急求助設備,當老年人遇到突髮狀況時,可使用緊急呼叫和GPS定位手機一鍵求助。”
成都市在公共服務質量提升方面的蓬勃活力,在《小康》記者探訪多家社會組織的過程中,亦能感受到。
成都市委的《決定》指出,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對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的制定和實施,全面履行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推進鄉鎮(街道)職能轉變,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功能。”
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面,成都已形成自己的特點。據成都市規服辦規服工作指導處處長李琳介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和社會組織服務工作主要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購買項目和方式法定化;二是購買規模逐年增長;三是公共服務生產主體呈多元化發展;四是部分區縣積極探索創新購買服務。
成都“不一般”的公共服務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哪些變化?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文化、體育和娛樂,司法,市政建設,城市環境,政府信息公開,行政管理,科技事業,政府與民眾互動這15大類公共服務領域中,成都市民覺得近三年來變化最大的是義務教育,其次是市政建設,再次是文化、體育和娛樂,公共交通和醫療衛生分列第四和第五位。
在接受採訪時,不少市民更是將最直觀的變化告訴了記者:坐公交更方便了;鐵路交通更發達了;政務中心能夠雙語服務了,部分事項能當天辦結了;醫院可以提供個性化預約診療服務了……
成都夢:一輩子在這裡
在成都,一位母親向記者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她的兒子在成都讀完本科後,去英國留學了,她希望兒子研究生畢業後能先在英國或者是中國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奮鬥”幾年,然後再回成都。每次兒子都笑呵呵地答應著。但兒子畢業後,去北京考察了一趟,還是果斷選擇了回成都。
類似的故事在去年的財富全球論壇期間,《小康》記者也頻頻聽到:品果數字娛樂CEO徐灝早在創辦品果科技的初期,就曾收到過李開復和創新工場的邀請,但徐灝最終沒有接受。對他來說,北京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而成都天府軟件園邀請品果科技入駐時,負責人向徐灝承諾,“頭一年免費提供辦公場地,水電、網絡費用全免,一年後,視成果轉化程度,將參照成都高新區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扶持政策,給予相應優惠條件”,而單單是免費提供辦公場所,一年就能為徐灝他們省下一筆可觀的支出;玉米樹科技CEO王御也曾在北京工作過一段時間,在選擇創業地點時,他最終來到了成都這片創業熱土。
出席《小康》主辦的“2013中國(國際)休閑發展論壇”諸多專家學者都對成都偏愛有加,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閑暇研究中心主任魏翔給予了這座城市很高的評價,他認為成都文化底蘊深厚。
臺灣人黃溪萍則更喜歡成都的生態環境,作為成都亞歐班列物流有限公司亞洲運營總監的她,去過世界上的很多城市,但是當2012年8月第一次來成都時,她還是被驚獃了。黃溪萍覺得成都的自然生態環境非常好。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各種不同的鳥,這一點甚至超越了一些歐洲城市。
“一輩子,在這裡”,已經成了不少人的“成都夢”。
《小康》雜誌聯合《成都晚報》的調查顯示,希望一輩子居住在成都的受訪者達到了七成(74.4%),其中40.7%的人強烈地表示“非常希望”一輩子在這裡居住。而在對於下一代的期冀中,也有近六成(59.5%)的受訪者希望下一代也能夠居住在這裡。
為何這麼多人留戀成都?如果從幸福的角度解析,答案即變得明朗。
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正嘗試通過數據對“在成都,你幸福嗎?”這一問題給出客觀的評價。今年4月底,該隊獨立開展的公眾主觀幸福感專題調查結果出爐,結果顯示,2013年度成都市公眾主觀幸福感總體評價為80.57分,相較於2012年度上升了3.9個百分點,接近“比較幸福”的層面。
幾乎在這同時,清華大學心理學主任、行為與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彭凱平也帶領團隊首次利用大數據的研究方法探索幸福主題,在歷時兩年完成的“清華幸福中國指數”中,北京、上海連前50名都沒有進入,而成都人的幸福指數卻很高。
因宜居而舒適,因舒適而幸福,因幸福而留戀——在這個過程中,生髮出來的,或將是市民對於成都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p95xprb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